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日前獲悉,新版《鋼鐵產能置換實施辦法》目前已完成社會意見的征求工作,預計在今年年底之前正式出臺。同時,新的鋼鐵項目備案指導意見初稿也已基本完成。
據相關權威人士介紹,新版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和鋼鐵項目備案政策,將更好地指導地方和企業規范鋼鐵項目建設,確保鋼鐵總產能只減不增。其中,重點針對當前產量過快增長,產能背道而馳等方面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。
上述人士表示,隨著鋼鐵行業形勢好轉,近年來,有的地方放松了嚴禁新增產能的監管,有的地方核查違規產能舉報線索不主動不及時,有的地方借復工復產名義試圖違規開展鋼鐵冶煉項目建設,“以小換大”的數字游戲時有發生。
控制置換比例是實現嚴禁新增產能和結構調整有機結合的重要手段。資料顯示,據統計2018年1月1日實施置換辦法以來至2020年,預計退出煉鐵產能17368萬噸,新投煉鐵產能14175萬噸,凈退出3193萬噸,整體退出比例在1.18:1;退出煉鋼產能16525萬噸,新投煉鋼產能13895萬噸,凈退出2630萬噸,整體退出比例在1.15:1。
據悉,為有效遏制產能過剩現象,擬將環境敏感區域置換比例由不低于1.25:1提高到1.5:1,非環境敏感區域減量置換比例從此前的減量置換變為1.25:1,進一步加大通過產能置換壓減產能的力度。同時,精準施策,對實質性兼并重組、電爐短流程煉鋼、非高爐煉鐵等情形,實施差別化產能置換比例政策,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。
此外,在加大對環境敏感區域的置換比例限制的同時,新置換辦法中環境敏感區域還將大幅擴圍。具體來看,2018年環境敏感嚴控區域為北京市、天津市、河北省、上海市、江蘇省、浙江省,廣東省的廣州、深圳、珠海、佛山、江門、東莞、中山、惠州、肇慶等9市以及其他環境敏感區域。而新置換辦法敏感區域將擴大至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、汾渭平原和其他2+26大氣通道城市。
未來一個時期,鋼鐵產能、產量會越來越受制于區域環境容量、區域能耗總量,鋼鐵企業決策不僅要適應市場需求,還要分析自身條件是否有能力滿足環保和能耗的要求。